合理化還是同理心?

媽媽最近經常思考著:大人的價值觀如果是錯的(或者不那麼正確),那麼小孩是否也無條件被迫遵循?

今天早上子喬不顧爸爸的反對,在客廳碰碰跳跳,果然撞了一個大包,
怕疼或者也擔心挨罵的子喬放聲大哭,爸爸媽媽也叨唸著:自己選擇的後果要自己承擔!
好不容易止住哭聲後的子喬也許因為情緒尚未平復,
眼看著媽媽在廚房忙著,爸爸與子鈞玩耍著,沒有人特別關心自己不顧反對而不小心撞到的疼痛,
子喬賭氣著學子鈞拿起小椅子往地上摔,(子鈞摔著椅子玩)
反覆數次後,在廚房的媽媽忍不住出言制止,
爸爸一邊斥喝著子喬不可以摔東西出氣,一邊就要子喬往角落接受三分鐘靜坐的處罰,
子喬一坐上角落,立刻放聲大哭,大吼大叫哭了好幾分鐘不肯停止。

在廚房忙碌著的媽媽持續監聽著子喬的狀況,
媽媽終於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工作,與子喬面對面(子喬看到媽媽的注意也終於停止哭泣),
媽媽想起王理書的教養方式,打算以同理心的方式開啟與小喬的對談,
媽媽:小喬是不是心情不好才丟椅子?
子喬點點頭。
媽媽:小喬是因為跌倒撞到東西才心情不好嘛?
子喬又點點頭。
這時在房間裡的爸爸忍不住出言制止:你不要替他的壞行為找藉口!
(爸爸媽媽都反對把自己小孩合理化的教養方式)
媽媽只好話鋒一轉,直接針對子喬的壞行為開炮:不管有任何理由,你都不可以摔東西出氣!
然後就是一連串的解釋與說明,子喬好不容易才恢復情緒。

媽媽最後想:子喬似懂非懂的,這樣說明有沒有效果?還是淪為說教式的窠臼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那子喬的情緒最後有沒有被安撫?還是被媽媽碎念磨到忘記自己為何要生氣?

媽媽經歷過幾個朋友的育兒經驗,有些父母在每回孩子的狀況發生後就會趕忙替孩子的行為找理由,
在媽媽的眼中看來,孩子的狀況就是各種情緒與生理影響,錯誤已經發生,不需要替孩子解釋與開脫,
與其花時間替孩子解釋原因,不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不良的影響。

爸爸媽媽都不想當那個幫孩子找藉口的人,所以也不想聽子喬找理由?

王理書的教養方法卻是與孩子溝通再溝通,用同理心去聽取孩子的心聲,
先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後,再將父母的感覺傳遞給孩子,讓孩子從心底了解爸爸媽媽的想法。
那媽媽今天早上努力想用王理書的方法與子喬的對話,爸爸是否過度反應?
爸爸媽媽是否都是用權威的方式,上對下與子喬溝通?(或者說命令子喬要服從?)
子喬的情緒有沒有獲得安撫?委屈有沒有獲得疏通?

媽媽想了整天,實在拿不定主意:往後應該用什麼教養態度對待孩子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爸爸媽媽是否應該修改自己的養育方式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書上寫的許多方式,應該如何導入這許多的親子溝通呢?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  1. 小喬媽咪,養男育女調不同這本書有提到男生與女生的教養方式喔,<br />
    我覺得寫得不錯,想你手邊應該也有這本書,可以參考看看。
    版主回覆:(11/16/2010 11:57:59 AM)

留言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