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Choyce雜感) 帶孩子出門用餐 小孩不是兇猛動物喔
Choyce家外食的機會很少,儘管出國工作,冰箱裡準備著許多預先準備好的食物:手作水餃,麵包等,讓孩子盡可能在家裡用餐。
偶而出門聚餐的場合,仔細觀察孩子們與其他朋友,工作人員,餐廳服務生等的應對進退,招呼禮貌等,也是帶孩子外出用餐的課題之一。
Choyce發現有一點特別之處,也是這幾年來的觀察。
孩子乖乖坐在餐桌上繪圖等候上菜,服務人員帶點緊張神情,害羞著告訴爸爸媽媽:請告訴你的孩子:餐飲上桌,熱燙危險,小朋友請不要在走道間移動。
感受到服務人員的彬彬有禮卻有點緊張,Choyce會笑著告知服務人員:我的孩子聽懂中文,歡迎直接與孩子交流,不用透過家長來翻譯噢。
台灣的工作人員很緊張又害怕,小小聲的說:小朋友這裡危險,不要奔走。
孩子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緊張,以及警告意味濃厚“不要”,忙著說:我們都坐在椅子上沒有動來動去喔。
東西文化的差別?
日本與歐美國家的餐廳,不分親子餐廳或者米其林餐廳,看到小客人上桌來,會把孩子當獨立個體,親切地微彎身軀與孩子對話:你今天好嗎?我們來約定一下規則:不要在餐廳奔跑以免發生危險,做得到的話,我請你喝飲料,或者拿出繪圖紙吸引小客人乖乖坐在餐桌旁。
其實孩子不會咬人,他們不是兇猛動物,他們更開心著:被視為獨立的個體,被當大人一樣的尊重著。
當工作人員拿出與大人一樣的態度與高度,與孩子對話,他們更能接收明確指令,更能開心玩著“守規則”遊戲。
只要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,眼神對眼神之間的交流,他們會表現得更好。
說真的,餐廳內吵鬧的,絕大多數是大人,飲酒作樂,大聲聊天,走動來去要抽煙要拿餐具,最近新聞報導:成人一言不合鬥毆的社會案件。唯一與孩子不同的,大人身高夠,服務人員看得到大人的身影,但依然有許多意外是大人走動造成。
孩子被視為可能會哭鬧會奔走,被認為是隱藏得不定時炸彈,但孩子其實是無害的,他們更容易服從遊戲規則。
只要你把孩子當大人一樣。
當然有些家庭很特別,當服務人員與孩子對話,家長會板起臉孔提高警覺,甚至會拒絕他人與孩子直接接觸。
也許是服務人員讓家長與孩子感受到警告意味,或者家長不覺得孩子需要練習進入社會規範,或者他們不希望別人來教自己孩子懂規矩。
社會整體氛圍,不是餐飲工作者單一方面可推動改善的,還要加上家長與孩子的認知與配合。
Choyce曾經寫過:(Choyce雜感) 找親子餐廳前,先當個對餐廳友善的客人吧!(UDN 010)
隨著子喬子鈞逐漸長大,每次帶孩子出門用餐或者活動,都更希望教導孩子,用心感受更多人與人互動的善意。
更希望孩子有所自覺:我是大人,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
萬一害工作人員服務流程中造成任何麻煩,孩子要懂得自行善後。
下次我要在孩子身上掛著牌子:我不會咬人,歡迎跟我說話對談喔^^
也許餐飲服務人員們會說:我工作很忙誒,還要跟你的小孩講話,會不會要求太高?
其實在國外,餐飲業者或者服務業並不是把孩子當大人的附屬品,甚至會要求家長為孩子點一份餐,讓孩子有受到尊重的自主自覺。
孩子也是客人,甚至我們選擇餐廳,也是根據孩子的需求來挑選。
孩子也值得服務人員花點心思溝通,甚至可以把菜色餐點介紹給孩子們:今天的主廚特餐有很多營養喔,幫助你長得更漂亮更高大。
只要多這樣的一句話,孩子們與家長對餐廳印象大加分,自然會口耳相傳:這間餐廳對孩子很尊重。
不只是友善,而是把孩子當大人看。
幼兒也許要挑選親子親善餐廳,有玩具有幼兒餐具,有適合孩子們用手撿拾的餐點,不怕髒亂的環境。
但國小以上的小大人,不需要這些親子親善餐廳,他們開始學習社會規範,學習跟大人一起用餐,學習與他人應對進退,學習感受社會的良善。
當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,歡迎與孩子溝通,與家長溝通。
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,不用賄賂,只要一句口頭嘉獎,就足以讓孩子跟家長感到善意。
下次用餐前,我也要跟服務人員溝通:這位是洪小姐洪先生,請問有沒有適合推薦給他們的餐點呢?
有沒有特別需要孩子們遵守的遊戲規則呢?
孩子們比大人還受教,更渴望知道這社會歡迎孩子們。
「也許是服務人員讓家長與孩子感受到警告意味,或者家長不覺得孩子需要練習進入社會規範,或者他們不希望別人來教自己孩子懂規矩。」或許這是大部分的原因,大多家長的寵溺與關愛,容易讓旁人以為教訓了孩子就是教訓爸媽。
版主回覆:(07/31/2014 09:10:49 AM)
你完全抓到本文重點了(緊握雙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