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省錢不表示省事 親子自助好苦好難,周租公寓真麻煩 Adversity is the first path to truth

經常帶著兩小出門旅行,算算母子三人一起出門的時間,各國旅行超過365天,爸爸,老公,家裡的另一半沒跟上,母子三人的海外旅行,真的一帆風順嗎?

@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,Choyce體驗式教養專題報導(2012年6月播出)  

Choyce要自己更換燈泡,自己開瓶裝紅酒,自己扛著大包小包行李轉換移動,習慣自助旅行,但現在要適應『拎著兩個小蘿蔔頭四處闖通關』,更可怕的煉獄,當我在沒有電梯與手扶梯的地鐵階梯前考慮著:應該先搬行李,還是搬運推車上兩個熟睡的孩子?更別說本來對家事整理工作不在行,只喜歡做菜但討厭洗碗收拾,還是個超級沒耐心的河東獅吼媽媽。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序章:挑戰自我,勇者無敵 

IMG_4560.jpg

 

旅行到底是什麼?

1419296617-2162290823_l

就這樣,從小人一歲與三歲起,六年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戰,走訪許多國家也培養出孩子的獨立精神,而我也一再強調著:媽媽的收穫比孩子更多。

網友留言:今年旅行對我很難忘,但非常多遺憾。我的兩小男生不到2歲和5歲,分擔工作有限(搗蛋功力在採購、家務是一流等級),媽咪我總是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…半夜整理照片上傳、洗澡洗衣,依然我延續在新竹時全職媽媽、假性單親的生活模式。 我的照片很美麗,背後的辛苦無法言語。在異鄉一人一手推嬰兒車、一手拉25寸行李、後背登山背包、側背媽媽包..上下地鐵、趕跨國火車…。若沒有姊的功力,建議大家孩子上小學後再嘗試。

上述文字內容,點出Choyce六年前出發的寫照,以致於要寫成一本書來分享所謂體驗式教養,到底是哪些元素交錯在一起。

 

淋雨回家後不能休息,先吸塵再燙床單,小孩長大後會不會恨老木啊?其實老木故意選周租公寓,趁機磨練小孩做家事啊!

Posted by Travelling and Parenting with kids and Choyce on 2015年7月12日

 IMG_4521.jpg   

大家都說:你帶小孩出門旅行,就是爽啊,就是花錢來玩的啊!

但沒看到帶孩子出門旅行,後面沒看到的細則,洗衣清潔採購烹飪收拾,許許多多的混亂鋪陳在一起。網友所描述的生活,就是Choyce六年來帶著孩子出門旅行的生活,只不過,我一點都不遺憾,而是化為動力,驅動自己更有效執行每個生活細節,不讓瑣碎小事阻擋我出門的決心。

不會有人以為,子喬子鈞一出生,就會拿菜刀,就會吸塵器與熨燙衣服吧?

IMG_4612.jpg  

總有人以性別大作文章,說子喬是女生所以乖巧,那子鈞有了姊姊就不是男孩了嗎?

不會有人以為,Choyce活著就是帶著『廚藝』『家事管理』『一人拎著兩個小人出門』的特殊加分技能吧?

拉推車,推行李,背行囊,上下地鐵,追趕火車,這些都是我踏實經歷過的每個細則。

在旅行中訓練自己與孩子適應環境變動,變成親子背包旅行最有趣的花絮。

英國拜倫名句: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道路,Adversity is the first path to truth。

 

IMG_6567.jpg IMG_6592.jpg  

我說有趣,是真的。

英國名作家 王爾德: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. Most people exist, that is all.  

活在當下是世上最罕見的事情,大多數人只是存在,僅此而已。

Choyce跟子喬子鈞,也可以選擇不出門,只在家安坐著,家務請人整理,餐點總是外包,帶著孩子吃各種餐廳。舒適圈,定義就是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。不要冒險,就沒有風險。就是存在著,日復一日。

但我想活著,體驗旅行的美好,同時也體驗著『旅行美好』背後帶來的不方便,

所謂不方便,包括:各種災難(除了被偷被搶,這靠警覺心與自身危機感),你能想像的困難,都發生在母子三人的旅行上,孩子生病了,搞丟東西了,迷路了,被民宿主人栽贓等等,許多人可能要抱著另一半痛哭的困難,Choyce母子三人都經歷過,而且寫成體驗式教養分享了。

Choyce體驗式教養,帶孩子自助旅行250天(日月文化出版)

getImage (2)

但如此克難旅行變成陰影嗎?

如果你對家事不在行,討厭整理房務,不喜歡做菜做料理,無法搞定小人與周租公寓裡的家務工作,你大可以住旅館,吃餐館,把討厭的家務工作交給他人代勞,只要多花一點錢就能搞定。

有多少錢做多少事。

你不想這麼辛苦,就把預算拉高,讓自己過得舒服點,這不只是孩子的旅行,更是媽媽的旅行,何必要刻苦媽媽自己,然後造成自己的陰影呢?

 

Choyce的2009年夏天親子歐遊一個月,只花17萬。

2009年秋天,親子日本東京遊一個月,只花15萬不到。

2010開始的長途旅行,慢慢把預算拉高,慢慢學著不要刻苦自己與孩子。但也適當添入各種挑戰,以免孩子們習慣安逸習慣被招呼得好好。

或者說,孩子們習慣跟著媽媽旅行,就是要吃苦,要做家事,要不斷的接受挑戰與學習。

 

窮遊有窮遊的樂趣,當然,樂趣是跟著苦難,陽光總是有陰影隨行。

但我訓練孩子:吃苦當吃補,學起來並克服,就是挑戰自己的極限。

 

Choyce是這樣回應網友所謂得陰影:

我當然可以天天帶孩子出門用餐,就省了採買烹煮與清潔工作啊!

但是幼兒能不能進餐廳用餐,餐廳菜色適不適合他們,又是另外一種考量。

如果自炊是不能避免的選項,那就訓練孩子參與工作,也能加速時間。  

對我而言,每天睡不到五小時,醒過來就是工作,利用孩子睡眠時間做自己的事情,利用出門逛景點時洗衣服,利用逛街的時候採購,利用孩子休息時間做隨手能完成的家事。做事情越有效率,越不會浪費時間。

這就是Choyce每回帶孩子出門的寫照,天天只睡四五小時,抓緊時間做各種工作。一邊思考行程如何進行,一邊思考如何安排孩子在旅行中學習。

不管是交通資訊,購票,採買,烹煮或維持家務,都是我設定給孩子們的旅行目標。(Choyce育兒經) 孩子你要去哪兒?讓孩子當旅行的主人,自助旅行學習自理(自由時報2015/05/03人物專訪) 

這也是一開始子鈞有些膽怯,不太想跟隨著媽媽踏上旅行的主要原因。

(Choyce育兒經) 媽媽,我不願去巴黎! 

但如今,兩個孩子學習到的能力,主動付出,吃苦耐勞,面對媽媽這個不斷出題還逼自己很緊的大魔王,孩子努力調整腳步跟上媽媽的快節奏。

這才是親子旅行最重要的回憶與收穫。

是的,孩子們沒有特殊才藝,他們能做的事情,沒有人會發獎狀表揚他們,這社會很功利,只看特定被彰顯的能力與階層表現。

但我是母親,我知道孩子最想要最重要的是什麼。

是家庭觀念,是手足兄妹,是克服挑戰,也是一起走過的美好旅行(但不全然是美好)

IMG_5813.jpg  

Choyce不斷的旅行,也不斷地寫著,紀錄孩子與自己的成長,並不斷的出書,演講,我寫到旅行不全然是美好,但多數人選擇自己想相信的細節。想看的內容。

直到自己踏上旅行,才真正知道何謂『旅行的真諦』

旅行本來就是跟著許多麻煩的。(親子旅行超好玩) 從零開始,日本親子自助不求人,旅行重點提要 

1419296617-2162290823_l  

 

 

更多巴黎Fun暑假報導:https://choyce.tw/?cat=130 

更多巴黎住宿請參考agoda中文訂房:http://www.agoda.com/zh-tw/city/paris-fr.html?cid=1457485

租網路分享器可享5%優惠,還可免還機宅配費用:http://globalwifi.com.tw/?pr_vmaf=vlrYioTwTw%20

親子旅行的基礎,先訓練孩子,當你的小助手,在出門旅行的過程中,你會更順心得意。

Choyce全自動教養:會做家事的孩子,走向世界更自在

螢幕快照 2014-05-20 下午5.26.27

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小廚師養成計畫 法國百年銅鍋精品入手 Mauviel @E.Dehillerin 巴黎道具街老店 
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採購 小廚師養成計畫 從駕馭銅鍋開始 Mauviel開鍋紀錄 
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自己車票自己買 t+Ticket 巴黎地鐵遊戲規則一次搞懂 巴黎地鐵上的三不保平安 
(巴黎Fun暑假) Follow me Paris 舉手投足都是美 時尚潮流瑪黑區散策 塞納河右岸夕陽 
(巴黎購物推薦) 非處方簽用藥 順勢療法Bioron 順勢糖球周邊解說與價格(2015年7月價格) 
(歐洲法國) 巴黎周租公寓開房間文<-打造一個巴黎的家!! 
 

親子背包旅行有多艱難,看看TVBS一步一腳印專訪影片,你會發現親子旅行好苦好難。大家都說:媽媽帶小孩出門旅行,就是爽啊,就是花錢來玩的啊!但沒看到帶孩子出門旅行,後面沒看到的細則,洗衣清潔採購烹飪收拾,許許多多的混亂鋪陳在一起。網友…

Posted by Travelling and Parenting with kids and Choyce on 2015年7月12日

 

有網友請Choyce幫忙代訂週租公寓,說英文不通怕跟外國人溝通。說實話,如果你連自行訂房溝通都有困難,又何必勉強自己自助旅行呢?為什麼不考慮跟團走呢?Choyce不是不願意幫忙(其實我連睡覺都沒時間了)但訂房過程需要很多英語往來,我又不…

Posted by Choyce寫育兒寫旅行寫生活 on 2015年8月17日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