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Choyce雜感) 媽媽罵我,是不是不愛我?

這一陣子,子鈞又出現特別的動作。雖然不再眨眼,臉部與手指的反覆動作讓我很在意。洪爸只說:沒關係,你不要給他太大壓力就沒問題。

DSC_2417

毫無疑問的,我是個嚴厲媽媽,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扮黑臉。總是糾正孩子坐姿、閱讀習慣、用餐方式、在外表現舉止。希望孩子可以表現得禮貌不踰矩。

 

這一天跟孩子說晚安時,子鈞說:媽媽你不是不愛我?為什麼你總是罵我?

這一問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二十多年前。我也曾經這樣問過我的父母。因為她們對不同姐妹的雙重標準,讓老二情節不斷延伸發酵。

我趕緊向五歲的子鈞解釋:媽媽不是罵你,是希望告訴你正確的方式,媽媽愛你才要告訴你。(這也是當年我父親的心裡話嗎?)

 

子鈞說: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罵我?我以為你不愛我。

(但子鈞也補充:雖然媽媽常常罵我,我還是愛媽媽。)

 

媽媽向子鈞再三確認,發現孩子在挨罵的時候,根本不會記得自己做什麼不恰當的舉動,只記得媽媽生氣的臉龐。其他劈哩啪啦的責難完全沒有進入孩子的耳朵中。

媽媽破口大罵的時候,孩子不一定能夠接收到正確的訊息(正確坐姿、閱讀姿勢),害怕的小心靈只記得媽媽變成虎姑婆的可怕模樣。

當媽媽的,是不是不小心又給了孩子窒息的愛?(我開始焦慮)

 

我問子鈞:那麼,你希望媽媽怎麼告訴你?

經過討論,子鈞希望媽媽,不要用罵的,好好講給他聽,不要威脅不要恐嚇,更不要強行剝奪他的使用權。

我一邊收集子鈞特別表情與肢體動作,錄影作參考,一邊開始留心,是不是在特定場合(挨罵),或者特定動作(看電視、用電子產品比較多狀況),子鈞的狀況比較明顯。

也要練習調整自己的腳步,時時提醒自己:用打罵沒有用,孩子根本沒有搞清楚為什麼挨罵,冷靜下來說之以理,還比較有可能傳到孩子耳朵裡,記在心裡。

 

總是有人說:人習慣複製自己小時候的經驗,對家庭的經營方式、對孩子的態度等。都會自然承襲過去父母教養態度。

 

我在育兒路上,也漸漸懂了當年父母的用心。也許他們的表現方式讓孩子誤會(過於激烈的責打、說著令人沉重的話語等),但父母的愛,不容質疑。

當了媽以後才開始學當媽。如果有機會再來一次,青春期的我能不能擺脫晦暗心情,轉向更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呢?

時間無法重來,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段自我掙扎的過程。但我的孩子還小,還來得及修正自己不知不覺複製年輕時父母的模樣,想辦法讓當年害怕擔憂的小心靈不再重現於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
這也是我不能逃避的修練課程。記得自己16歲時立下的心願,不讓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樣,充滿晦澀掙扎的青春。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