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Choyce育兒經) 我不要吃媽媽做的便當 <=>食育的兩端,怎麼協調?為了怕浪費食物,反而讓孩子怕食物
最近為了孩子吃便當的問題,與許多網友熱切討論起來。由於這個討論串太精采,有各方意見與觀點,讓Choyce獲益良多,若是讓這則討論埋沒於FB深深的資料庫裡,不如抓到網誌來記錄一番,讓大家的聲音都能當作其他媽媽們的參考。
晨起,輕輕搖搖身旁賴床的小人,用無數個輕吻道早安,還問了句:中午媽媽做便當給你們送到學校好嗎?沒想到還輕閉著雙眼賴床的小男生,齒間迸出:我不要吃媽媽做的便當! 子鈞說:老師說便當一定要吃完!媽媽每次都裝太滿了,我都吃不完!老師說不吃完就要罰寫課文三遍!2年級導師的要求(愛心便當變成負擔),4年級導師反而沒有這樣要求。一早在廚房忙碌著便當,心情卻不如以往輕鬆啊!
由 Travelling and Parenting with kids and Choyce 貼上了 2015年11月23日
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討論:
多數媽媽們認為還是跟老師做好討論,建議孩子跟同學一樣,把便當吃完(Choyce跟孩子討論好,往後一定會調整便當份量),
也有媽媽說孩子在學校負責打菜,最後只有十分鐘用餐時間,天天吃得又急又快,才國一卻天天胃痛不已。(胃痛影響人生一輩子,建議一定要立刻處理)
有人主張:你不應該幫小孩送便當,以免小孩跟別人不一樣,會被同學排擠。(我不怕孩子跟別人不一樣,孩子就可以自己處理)
甚至說要多做一些餐點讓孩子分送給同學,或者邀請同學來家中享用媽媽愛心餐點,幫孩子多交一些朋友。(媽媽真的不用幫孩子交朋友)
Choyce認為:我送小孩去上學,不表示我要教小孩拋棄自我意志,樣樣都要跟別人一樣,以免被隔離被當成異類。
孩子本來就要學習與同儕相處,更在團體互動中學著怎麼保有自我,更用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想要的風格。
即使孩子才七歲,個子小小小志氣高,不能因為她年紀小,就可以任意處罰,大人反而要學習尊重孩子,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自我。
而孩子怎麼交朋友,我完全不用出手幫忙,孩子們有孩子的語言,不是我們大人想像中:我對同學們好,同學們就會對我的小孩一樣好。
另外一個隱性的問題:媽媽們製作的的餐點,不一定適合每個家庭的孩子,
撇開衛生問題,有些孩子可能腸胃弱,也可能另外又喝了一杯問題珍奶,導致孩子們返家後上吐下瀉,屆時家長回頭過來責怪:你不應該做餐點送我小孩吃,害她生病了!!
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觀點:現代孩子過敏體質又多又複雜。
過敏原來自:魚蛋奶豆,蕎麥,花生等等,日本有水準飯店都會嚴格標明餐點食材內含什麼過敏原,詳細告知來源,
有些孩子貪嘴,或者美食在前忘了自己會過敏,不小心吃了花生或者蕎麥導致過敏休克,
Choyce的鄰居孩子明明對巧克力過敏,卻在學校貪嘴吃了同學分享的巧克力,一回家就是過敏大爆發,兩片嘴唇腫成香腸。
這種問題層出不窮,強烈建議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們帶食物去學校分送給同學。
晨起,輕輕搖搖身旁賴床的小人,用無數個輕吻道早安,還問了句:中午媽媽做便當給你們送到學校好嗎?
沒想到還輕閉著雙眼賴床的小男生,齒間迸出:我不要吃媽媽做的便當!
微慍著先別發火,問孩子:你不喜歡媽媽做的愛心便當嗎?媽媽送熱呼呼的便當到校門口還可以看到你喔!
子鈞說:老師說便當一定要吃完!
媽媽每次都裝太多太滿,我都吃不完!老師說不吃完便當就要罰寫課文三遍!
如果老師把『吃光便當與否』當作逞罰標準,難怪孩子會怕媽媽送便當。
這天早晨送孩子出門前,Choyce在聯絡簿上寫:往後子鈞自帶便當時,請老師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光。
往後我會調整餐點份量,但萬一有剩餘也不要處罰孩子。畢竟媽媽做的便當,份量不是孩子自己決定的。
Choyce必須自清:我是最配合學校規定的家長,學校辦活動家長該做什麼一定配合,家裡有三位老師成員的Choyce,深深知道老師們為了孩子們的教育用心良苦。
只有這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,請老師包容媽媽的任性,不要為了怕浪費食物而威脅孩子,反而讓孩子怕食物。
在家裡,
對孩子的飲食教育,我不會以逞罰來交換孩子們暫時屈服。
用餐是美好人生的象徵,人的一生花了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睡眠,十分之一的時間用餐,用餐進食不僅維持體力增強營養,更是人生享受中的重要活動。
仔細回想小時候:媽媽語帶威脅的說:飯沒吃完就不准下桌,不准怎樣那樣,孩子們雖然年紀小,卻知道趕快囫圇吞棗把餐點掃光,更別說花時間感恩著,細細品味餐點的美味與營養。
當時還會從此抗拒著,希望媽媽不要做料理。最好天天外食,天天吃攤販小食,
孩子們習慣於攤販速食文化,總是站著吃,一邊玩一邊吃,總是囫圇吞棗為了維持生命而吃,卻因此忽略餐桌禮儀,忽略了全家聚首用餐的交流。
食安風暴連三年不斷爆炸,沒有人肯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誤觸毒物,媽媽們也不再信任學校團膳,有些媽媽挪出時間為孩子製作便當,Choyce也盡量把握自己在台灣的時間多為孩子們料理。
如果可以,我會跟老師談談:請子鈞回家幫忙媽媽做家事,或者幫媽媽搥背按摩,來回報媽媽愛心便當,或者幫媽媽做料理。或者自己打包便當,份量自己決定。
但請不要處罰孩子,變成孩子們的心理負擔。
美好的用餐經驗,可以傳承一輩子,甚至影響子鈞的孩子。
延續昨天帶便當的話題,帶便當的份量引發很多精采的討論,整理成文章提供給更多媽媽們參考。多數媽媽們認為還是跟老師做好討論,建議孩子跟同學一樣,把便當吃完(Choyce跟孩子討論好,往後一定會調整便當份量),也有媽媽說孩子在學校負責打菜…
由 Travelling and Parenting with kids and Choyce 貼上了 2015年11月24日
臉書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