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陪伴與手足相處的公平課題
對於一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來說,『公平』一直都是個假議題。
有些家庭猶豫著:我花了所有時間陪伴第一個孩子,若是第二個孩子出生,會不會影響我對老大陪伴的品質?
內容目錄
但你卻忽略了一點: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你全心全意的陪伴?
我常常告訴老大:弟弟來到這世界,是來拯救你的!
控制狂如我,早在孩子出生時就安排好一切資源,用盡每一分力氣想要培養孩子的音樂,律動,智力開發與興趣,才九個月大的子喬就懂得:看到媽媽拿著書靠近就轉頭,孩子要的陪伴,不是爸爸媽媽單方面一相情願的全力付出,而是彼此給些空間,互相尊重彼此的陪伴。
有時候,讓孩子安靜獨處,也是一種高品質的陪伴。
畢竟,在輪番親情轟炸中,即使是小娃娃,都能感受到焦慮與疲乏,甚至以哭鬧來表達情緒不適。孩子成長過程中,不需要充滿沈重的關愛,孩子不應該被引導著計較時間與品質,而是被引導著:能夠學習著愛人與分享被愛,才是最重要的課題。
我到哪時才發現自己是控制狂?
說起來好笑,直到老二來臨,我才發現:要兼顧活潑老大與剛出生嬰兒生活照顧,就要花費我所有力氣,根本無力持續老大後天天才養成計劃。逐漸放手不逼迫老大進行資優教養,反而邀請老大參與新生兒照顧,舉凡生活大小事,都讓孩子參與,當時才兩歲的老大,懞懞懂懂中開心享受生活中多了一個小娃娃的陪伴。
老二不是來搶奪老大的資源,相反的,老二多給老大一份手足愛
從小小孩最愛的家家酒,把弟弟當作會動洋娃娃餵奶,換衣服,換尿布,幫忙洗澡,甚至閱讀繪本,餵食弟弟,嬰幼兒按摩,對弟弟說話,當老二來到這世界,老大並不需要被隔離在外,相反的,你應該邀請老大參與老二加入的新生活,與其抱著對老大陪伴減少的遺憾,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情,讓老大也加入新成員到來的新生活步調,老二一出生,老大就展開了新生活,多了一個可以愛人與被愛的對象,老大何其幸福啊!
被愛很幸福,而擁有愛人的能力與付出,更是加倍的幸福。
不管是先來後到,或者男生女生,能夠同時享有父母親的疼愛與手足陪伴,才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幸福。至於分分秒秒計算時間次數與質量的『公平』,本來就不應該刻意去強調或擴大成為教養的課題。畢竟,孩子來到這家庭,最重要的不是平分,而是共享父母源源不絕的愛。
父母親愛孩子的心是源源不絕的。孩子們對手足的愛,更需要從小開始培養,對兄弟姐妹的愛,也不應該是條件式的談判,分分鐘鐘計較著誰獲得的多與少,而是感恩著每一分鐘的陪伴都是幸福的。
加法與減法不適用在家庭關係中,乘法才是共譜家庭關係的計算公式。
兄弟姊妹之間『公平』與否,並不是你有一份我就要有一份。這是假性平等,而不是公平原則。從小就不應該讓孩子們有這種錯誤的認知。
Choyce買東西只買一份,不管是餐飲或者小點心,玩具書本與學習都只有一份,刻意安排讓兩個人自主學習分配與分享,除了男孩女孩本來就不同的衣服、寢具與嗜好之外,爸爸媽媽共同陪伴時間,一律兩孩子共享。
不只是資源不重複(不買兩份),孩子們共享所有權利義務:包含家事,經濟分配,資源共有,以及對家人的付出,都應該是家庭全體一起思考:怎麼做才能有效又經濟。
因為擁有了家人全體的愛,孩子們更無所畏懼地面對外頭挑戰,因為他們懷抱著自信,知道即使受苦與委屈,家人永遠是最好的支撐。
拿掉了公平原則,你才能用正常角度看家庭關係。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真幸福,多了老二的陪伴,老大能獲得的愛,更完整。即使到了青春期,或者長大成人,完整的家人關係,有助於複製建構另外一個健康的家庭。
如果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怎麼辦?
愛可以是大愛,與鄰居親友之間的相處,甚至與寵物相處的愛,都是培養懂愛的孩子最棒元素。照顧鄰居老人,或幫忙他人照顧小朋友,培養孩子學習付出的能力,也是愛的表現。
等到孩子準備好了,放手單飛的時刻來臨,你才會驚覺:父母不是單方面付出給愛的,相反的,我們從孩子身上獲得滿到溢出來的愛遠遠超過預期。這種雙向交流,才是家庭關係無時不刻施展的加倍乘法。
越是健康家庭長大的孩子,越能獨立自主並照顧他人
我家14歲少女與12歲少年,年初早就迫不及待遠赴海外求學,在異地生活的每一天,彼此陪伴度過適應期,相互打氣鼓勵,互相支持著,即使父母不在身邊,孩子們也能彼此照顧得很好,這是從小就培養出來的兄弟姐妹情誼,也是學校老師無法教授的課程。
青少年時期,父母的陪伴重點,早已跨越生活育樂與課業輔導,而是理解與守護。
對青少年來說,他們最重視的,是同儕友誼,想在同學朋友面前裝酷,很在乎他人觀點,身體一點點小瑕疵會被無限放大,對自己不夠有自信的青少年,很容易盲目從眾而失去準則。
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,根本沒有人可以影響你。
家有青少年,父母親可不能再以威嚴恐嚇或者體罰對待孩子,請以同理心與耐心,溫柔守護孩子自我認同與探索過程。對性別好奇,請給予健康態度支持孩子適當探索,對外在認同也能提供部分支持,除了刺青或者穿舌環肚臍環這些永久性改變,孩子想在外貌上嘗試著改變(如染髮或奇裝異服),想交異性朋友,想對家人以外的朋友付出,父母親可要保持適當距離的觀察與部分支持。
與其一昧禁止,面對青少年的好奇,Choyce寧可陪伴孩子嘗試,如染髮,穿耳洞,情慾小說等,而不是讓孩子偷偷摸摸怕挨罵,跟同儕找管道嘗試,不小心引發後遺症才更麻煩。
教導孩子認識身體的自主權,理解男性女性身體構造差異,理解交往界線,更是對青春期男孩女孩最重要的課程,避免在無知狀況下,不小心害自己或他人觸法,尊重身體並理解生理變化帶來的影響,也是培養孩子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重要課程。
曾經在運動場上,被迫參與了一位父親斥責青少年搭訕失敗的家庭鬧劇,父親因為青少年搭訕失敗,惱羞成怒大聲公開責罵少年莽撞與無知,帶給自己更難堪丟臉的下場。一昧禁止孩子交友,這位父親失去的不只是孩子的心,更大力折斷孩子發展中的羽翼。
你怎麼期待失去羽翼的幼雛,長大後能振翅高飛?
與其一昧限制孩子們好奇探索,不如鼓勵孩子們跨出第一步,不論成功或者失敗,都是充滿勇氣的自我挑戰,鼓勵孩子檢討過程,下一回再度勇敢出擊。
美國一位校長說:你再怎麼會考試,永遠都只能拿到五十分。另外五十分要從社團參與,交友與團體活動付出中獲得成績。
這是孩子們獨自赴海外求學的願望:人生不是只有考試第一,兼顧身心發展社團活動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課題。
台灣孩子在上大學前總被逼迫著要專注在學業上,交友活動與社團活動都被邊緣化,直到孩子上了大學才發現世界很大,自己卻充滿陌生與害怕,躊躇著不敢跨出從小父母設下的結界,也不利於日後社會化與工作發展。
學校生活不過短短10多年,人生卻有七八十年需要獨立打拼與自助助人,這社會化過程的基礎,就來自於家庭關係培養,兄弟手足情誼的滋潤,以及家長毫無保留的信任與陪伴。
青少年敏感關鍵時期,父母扮演何種角色,決定了孩子們日後出了社會,建立健康有自信的人際關係基礎,更影響長大成人後如何經營自己家庭的態度。
臉書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