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Choyce育兒經) 分離焦慮的人,到底是誰?! 是孩子還是媽媽?!
本週各級開學正式上課了,你的孩子還在分離焦慮嗎?依然每天淚目相對,哭著求:媽媽我不要離開妳嗎?!
Choyce相信,親子之間的溝通,不只限於語言,還有一種特別的管道,那就是”心電感應”,這不是在故弄玄虛,而是一種真實存在卻看不到聽不到的神奇力量。往往媽媽還沒開口,孩子就知道你要說甚麼?!當你躡手躡腳離開孩子身邊,才剛闔上門,小小孩的眼睛就張開找媽媽,當你必須要短暫分離,心裡滿滿的不捨不用說出口,孩子就哭出聲來了。
那是因為,孩子們牽著媽媽的手,感覺到媽媽對於分離的不安,感受到媽媽的不捨,孩子們用行動與媽媽的不安呼應。
洪爸總是說:小孩是哭給媽媽看的,因為他知道哭可以激發媽媽的共鳴,媽媽會以為孩子沒有準備好離家,會因此打了退堂鼓,企圖把孩子帶回家多保護在自己羽翼下,多跟孩子相處久一些。
其實,孩子幾歲去上學,跟孩子準備與否,並沒有直接關係,出了娘胎就去托嬰中心或者給保母帶的孩子,在妥善照顧下也沒有發生其他問題,兩歲去上幼幼班或者四歲才去讀中班的孩子,事實證明也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就好像喝母乳與喝牛乳的孩子,一樣長大成人在社會上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孩子幾歲去上學,對他的人格養成其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。(對孩子身體健康,有或多或少的影響)
有些全職媽媽特別有責任感,總期待自己要多培養多照顧孩子久一些,卻忽略了孩子在你手上小小心心的保護著,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,少了交朋友的機會,更少了與他人競爭求生存的機會。孩子放學回家以後,甚至還要用盡各種獎賞、貼紙、點心來慰勞孩子的”辛苦”。
明明他在學校開心玩耍,沒有任何牽掛,一回到家看到媽媽擔憂的神情,孩子只好配合演出”依依不捨”戲碼,向媽媽撒嬌著要這個要那個,甚至被媽媽的焦慮暗示所感染,以為自己去上學真的很苦,很難受。隔天一早當然更不願意離開家門。那是因為媽媽在暗示小孩:你離開媽媽很可憐!!
那麼,媽媽緊緊把孩子抓在手上,到底是孩子自身的需求?還是媽媽為了自我成就,滿足自我犧牲的期待呢?!
與其執著在孩子幾歲去上學,孩子準備好沒有?!不如回頭過來問自己:你準備好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真正的世界了嗎?!
那個沒有媽媽在身邊,可以放心跌倒,放心跟別人打架搶有限資源,放心追趕跑跳大聲說話,在現實生活裡體驗酸甜苦辣的機會,媽媽願不願意放手呢?!
大自然界的動物們,大概只有人會把孩子保護著好多年,不讓他離開自己去求生存。
說穿了,Choyce就是那個會捨不得孩子哭,聽不得孩子說不要離開的媽媽。
所以我從來不送孩子上學,把這個工作交給洪爸處理,洪爸面對孩子的眼淚不心軟,只告訴孩子:媽媽會來接你回家。
直到現在,我偶爾送子鈞去學校,子鈞總會反常的大哭鬧,帶著顫抖的聲調說:媽媽陪我上學~。
我還是得掩面快速離開,捂著胸口不讓心跳出來,告訴自己:孩子去上學是交朋友學習團體生活,我可以作家事下廚準備愛心晚餐、寫稿安排節目通告、在傍晚把自己準備好最佳狀態,迎接孩子回家享受愉快的家庭生活。
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,有沒有想過,其實孩子的不安表現,是反過來安撫媽媽的不安,告訴媽媽:媽媽不用怕,我(小孩)在這裡陪你?!
臉書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