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孩子不乖不可愛 把網話當真的你 是否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情?
前幾天聚會中,聊到孩子話題,我也由衷的讚美對方一歲小娃兒:『眼睛大大的活靈活現,這孩子一定很聰明。』
沒想到對方母親臉色一沉,低聲說:『我家小孩不乖不可愛,不要隨便讚美我的孩子。』同時間身旁幾位同時也是母親角色的女性也點點頭讚許著說:『理科太太說不可以稱讚小孩。』
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子どもが育つ魔法の言葉 (孩子從生長中學習)
Choyce問:『為什麼不能對孩子說好話?』
媽媽們聳聳肩說:『我也不知道,但理科太太這樣說,蔡康永說理科太太做得很對。』
說真的,生養孩子絕對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,你我都有那種經驗,講孩子講不聽,說了幾句就要頂嘴,老木氣得要抓狂,怒火中燒想抓孩子起來狂打一頓,腦內小劇場不斷上演著這些痛打孩子出氣的橋段,但現實生活就是:你還是得好好對孩子說明,期待孩子聽懂理解並照著做。
當著孩子的面,說孩子乖巧好棒棒,讚美孩子很好看,這是禁忌嗎?
我是不懂他人生長背景,但身為家中五個女孩排行老二的Choyce,從小被父母拿來跟其他姐妹比較,連有沒有考上第一志願也被數落三年,直到考上北部大學,永遠逃離開這個原生家庭,我才逐漸從同儕肯定中打造自信。其實我從小就內向缺乏自信,與其出門玩耍,我更寧願埋首書堆裡,大量的閱讀,藉由遁入書海那片天空,不去思考家裡各種問題。
初中時我閱讀大量心理學:佛洛伊德,榮格等書,企圖自我分析那『怯懦與缺乏自信』的來源,還記得初中心理輔導室老師對我說:你是好孩子,儘管你正在自我掙扎,但你知道該做什麼,懂得善與惡,老師不擔心你會走偏,因為你正在破繭成蛹。
直到長大後,我才鼓起勇氣問媽媽:為什麼你從來不稱讚我?我的存在讓你感覺不開心?
媽媽愣了一下說:我不讚美你,是怕你驕傲,怕你認為你的好太輕鬆。怕讚美你讓你不肯繼續努力。
相對於現行歐美教育所提倡『正面鼓勵』『正增強』
這就是所謂的『負面批判』『負增強』
(Choyce雜感) 洪子鈞你怎麼沒有哭 (曾經有朋友這樣對待我的孩子…
『鼓勵孩子讚美孩子,等於害孩子』,這對我來說,是婆媽時代傳統舊觀念,沒想到在21世紀的現在,又被重新奉為圭臬,又被新一代的媽媽們奉為教條。
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做什麼嗎?
在我離家北上讀書,我花了好大的努力才讓自己相信:我自己很棒,有很大能力可組織社團,可閱讀,可交男朋友,不用擔心一但投入感情就會被輕視,出了社會我總是付出比別人多三倍的努力,讓自己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成績,被老闆同事們認同,當媽媽之前也要先考執照,當Blogger時,更是戰戰兢兢的比別人晚睡,比別人更早起,投注所有精力在每一個目標。
但你知道嗎?我跟母親,說不上來得隔閡感,總覺得靠近母親,兒時壓力又回到身邊。
這些年努力拉近與母親的關係,我不希望最後抱著遺憾,感覺自己從來不獲得父母親的認同。
我不知道我能為我的孩子做些什麼?當了母親的那天起,每天都在與三十多年前的自己拉扯,究竟是要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渴望,或者是成為一個連自己都無從挑惕的一百分母親?
至少我知道:我不要當一個只會批判孩子的母親,我不會吝嗇給予讚美,也不會吝嗇提供意見。當孩子需要我的懷抱,我不會推開她,厲聲指責數落孩子愚蠢不懂事,不會把孩子越推越遠,直到孩子頭也不回永遠離開我身邊。
批評,很容易說出口,而且,絕對不會受歡迎。不管是家庭或者社會待人處事皆然。
有技巧的讚美,是一門藝術。
對待孩子,不是一昧批評,而是指出孩子盲點,給予有建設的建議,並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,閉上嘴給一個溫暖的擁抱。
但孩子能不能被讚美?
我希望我是那個讓孩子不感到壓力的媽媽,點出孩子很努力的優點,並提供最適合的鼓勵。至少,孩子成長只有一回,做錯了無法從頭來過,往後要花更多努力才能追回孩子對你的信任。
當你面對他人的孩子,你要不要讚美?那不重要。反正那是別人的孩子,如果孩子的媽不喜歡聽到你讚美孩子,你就閉嘴不談吧。
重要的是:當別人批評你的孩子,你會懂得保護自己的寶貝。
孩子的身體比你想像的強壯,但孩子的心靈更值得你耐心呵護。
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子どもが育つ魔法の言葉 (孩子從生長中學習)
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子供はあなたの所有物じゃない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.
推薦關心孩子教養的父母們閱讀這本書:《我的孩子是兇手:一個母親的自白》
凶手母親寫了一整本書,並不是為了鼓吹「我孩子很乖,只是交了壞朋友」這種自我辯解,書中反而揭露了青少年不為人知的心靈危機。比如,事件發生後,FBI在狄倫家裡的地下室搜得錄影帶,是二人行凶前的自拍,影帶中的狄倫一反大人眼中有禮害羞的形象,毫不保留對母親、對學校的憤恨怒罵。
傷心且震驚的母親從兒子的遺物加上探訪各領域專家,企圖找出兒子行凶的理由。專家從狄倫留下的筆記本和塗鴉發現,充滿了「孤獨」、「憂鬱」、「尋找被愛」的各種情緒。《告訴我,你為什麼殺人》中具心理學背景的作者寫道:「所有的犯罪行為基本上都是十分人性的,並非怪物和禽獸才獨有。正因為如此,這些罪行才如此令人心情沉重。」《我的孩子是兇手:一個母親的自白》
臉書留言